吾修吾收:下单后15分钟就上门的维修手机是什么样的体验?
Chapter.1上门服务是不是个伪命题?
2月10日的这一天,继大众点评之后,京东关闭上门服务。上门服务的对联被一块块揭掉,总让各个行业有种兔死狐悲的感受。人们不禁在想,O2O上门服务是不是伪命题?
如今再把这件事拿出来讲,自然不是来共享吃灰的。没有太多的套路或者丢了西瓜与芝麻的故事,也没有上门湖边饮胜的创业准则,只是时下恰逢手机维修上门热潮,上门服务又再一次被搬上了议程而已。
最根本的,依然是零售对体验、成本与诚信的考量。
Chapter. 2 智能手机市场新风向
“吾修吾收”对上门服务的颓势说了不。当然,在这之前,先来看看手机市场的新风向。
赛迪顾问研究显示,2008-2012年中国手机售后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由47.3亿元增长到118.2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%。另外,国外手机售后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比6%左右,而中国这个数字只有2%-3%。工信部最新数据,中国4G用户已达7.7亿户。调查显示,智能手机的维修率在10%至15%。按照平均每单200元估算下来,有200亿的规模,市场潜力巨大。
你在岸边切着蛋糕,围着市场转悠的那些夜晚,鱼龙混杂的黑作坊却开始涌入市场。千元的价格十元的质量,一千家店铺一千个价格,修手机一直以来是全中国人的痛。影响客户维修体验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四个:维修价格、便利性、透明度和专业度。这也“归功”于手市场早年混战的情况,“电脑城”配上“手机铺”像极了忽悠人的算命先生。原厂配件虚高?传统维修不便利?透明度这种东西变得很模棱两可。除了功课做得足的用户,那些对价格不怎么敏感的用户,受限于处理速度与资源,对官方的印象分给的更高一些——品质和行业巨头的保障下,个人维修因着之前的乱像更显得捉襟见肘。归根结底还是缺少了良好辨识度的问题。
问题还没完。
除了质量的透明,过程的透明也显得尤其重要。2017年的今天,一个手机几乎代表了你所有私密的信息。在修的时候,人们更乐意维修人员在自己的可见范围之内进行操作——这一点算是上门服务的一大重要因素。智能手机数量巨大,也存在上门需求的急迫性,虽说品牌相对信赖度高,但是出现的问题与花边新闻也屡见不鲜,以防万一的事,谁又知道呢?
走进官方手机维修点,现场场面火爆,态度十分高冷,没有提前预约并不予以维修,预约时间有时候会给你安排在一个星期后。走进第三方维修点,又总是不放心修理人员的手脚,于是给出了解决这种紧急需求一个新的方向与尝试。那就是手机维修的上门服务,这种紧迫性也是家政、美甲等行业做不到的。
就目前来说,上门服务维修的行为在经历了乱像后又开始逐渐得到认可,真正的原因,无外乎之前常提的“规范的服务解决了用户不知道去哪里修、担心被坑的痛点。”这是服务的机会,也是用户的机会。一旦进入这项服务,市场的蓝海就足够大;一旦享受上门服务,生活的幸福直说就会足够好。
其中升起的一颗新星,做的就是解决这些手机维护弊端、安心修手机的事,“吾修吾收”。
Chapter. 3 “吾修吾收”规范化更放心
举一个很老的例子:用一场演出打个比方,商家有条不紊地上门为用户提供服务,这一整个的过程就是登台亮相的十分钟。这十分钟精不精彩,就源自台下日积月累地积累。
上门修个手机,例如换个内置的电池,真正需要停留在家中的时间并不多。客户线上下单,到最后实现上门服务,中间还是质量环节相扣的问题。用流传坊间的话术是,“用户下单,哪里的维修师傅接收订单,出发的门店里是否有用户需要维修的手机品牌、型号的电池?每种品牌、型号的手机配件门店每天要备多少库存?内置电池的采购质量怎么把控?维修质量怎么把控?修后怎么实现质保?用户异地寻求质保怎么办?”这些没有一个具体的参考标准,很多就算如官方店的运营和积累,也只是出了些很虚的框架。
对于这一方面,“吾修吾收”就做足了功夫,最快15分钟就能上门维修,迅速解决你的急躁状态。另外为了解决消费者不了解手机是否修好了的问题,可能维修人员在的时候还是好的,一走立马歇菜了的问题,吾修吾收也有很好的解决方式。要不要把到店场景搬到上门场景,这需要企业在满足客户的需求、达成良好的服务体验,与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之间,找到均衡点的最优解。
比如屏幕碎了,在和其他维修同样的基础上,送张保卡,维修一次,保险一年,一年内屏幕摔坏,不论内外屏幕,免费换新一次。
Chapter. 4 上门的路其实并不远
手机目前可以说已经基本成为人们身体的附件,一旦手机坏了,人们会非常着急,希望马上可以修复。“吾修吾收”的手机维修服务平台,采用标准化的服务,高便利性、高透明度、高专业度及合理价格来满足用户痛点,已然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。
上门,还是到店,看用户,看你对服务零售的理解。但总体还是那句话,“上门服务,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幸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