触族触屏手套创业理性看待 被神化的微信营销
2013年年初, 腾讯就宣布微信的用户已经达到了3亿。2011年 阿里巴巴宣布 淘宝的注册用户达到了3.7亿。2012年年底 新浪发布公告称 新浪微博的用户已经超过5亿人。这样的数量与腾讯 QQ比较,还是小巫见大巫。2010年腾讯的注册用户就突破了10亿人,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人。单纯的注册人数对比,其实意义不大。而是否能够在拥有庞大基数的基础上,形成盈利的模式,产生持续的利润,才最为关键。人们曾经寄语新浪 微博的商业化,随着新浪微博被阿里巴巴收购部分股权,其商业化路径也开始显现出来,人们的疑惑得以消除。更多的人开始将眼光聚集到微信的商业化上,因为微信的商业化才刚刚起步。对于不确定性,人们总是给予过多的好奇。
在过度关注之下,通过微信实现商业成功的案例被不断被提及。
那些被热捧的个案
微信朋友圈月流水百万的姑娘:这个案例最近在创业圈中被广为传播。说的是一个姑娘通过微信朋友圈卖古曼童(一种东南亚流传的饰品),可以实现月流水达到百万元。其基本做法就是,由于微信没有好友数量上限,所以可以添加大量好友,然后再上传饰品的照片,编写介绍文字,用户中意古曼童之后给其银行打款,最后姑娘给用户寄出产品。模式并不复杂,流程也就只有三步。于是乎,大家似乎开始觉得微信就是一个藏宝之地,如果说仅仅只是一个朋友就有如此的营销威力,那么一旦微信推出电商平台,岂不是财富滚滚?且慢。大家不要忽视了这个案例中背后的因素。第一,古曼童这种产品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,能够对用户形成一种隐性约束,也就是说这种个案较为罕见。第二,这位卖家在通过朋友圈营销之前,已经拥有数十家淘宝店铺,并且拥有线下分销渠道。第三,这位姑娘有能力开设销售课程,营销技巧非同一般。综合这三点考虑,即使没有通过微信营销,这位姑娘在其他渠道,同样能够打下一片天地。并不能据此证明微信营销的强大功能。
微信营销讲座年入千万的团队: 马云在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,因为当时人们对于 互联网还没有概念,所以被很多人背后称之为骗子。在盈利模式没有明晰的行业或者概念,可以出现智者被认为是骗子的情况,但是很有可能出现真骗子。最近的培训行业就开始出现针对微信营销的培训课程,培训费用高达万元,但是培训的内容无非是如何添加好友,如何推送信息,如何建立公共账号,如何编辑文字和图片信息这种人人熟知的技巧。但是其中的某些团队据说通过微信营销培训,年收入可以达到数千万元。人们的惯性思维是,如果说培训市场都如此火热,那么就可以说明人们对于微信营销的期望值是很高的。但是,期望过高,失望也过大。
微信商业化的踌躇
提起微信,我们不吝赞 美的可能就是微信巨大的用户基数,基数巨大只能说明为盈利奠定了基础,并不能保证能够短时间实现大量的盈利。
微信与微博:比较微信和微博,即使在移动端,微博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忽视。新浪微博用户超过5亿人,有超过75%的活跃在移动端。如果决定做营销, 微博的营销效果更好,因为微博更加开放,营销的效果也会传播的更广更远。而微信较为私密,营销的效果会大打折扣。
微信与QQ:微信和QQ的共同点是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为用户提供通讯服务。QQ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增值服务(虚拟产品)、网络游 戏以及捆绑产品的推广。比较这两者,其实微信的商业化更应该学习的是QQ,而不是微博。微信近期的举动似乎验证了倾向于学习QQ。例如微信推出的表情符号、打飞机游戏。可见微信并不想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过度商业化的平台。微信有自己的坚守。
微信的踌躇,对于给想借助微信走创业捷径的创业者,当头泼了一盆冷水。
创业无捷径
在上海触族贸易有限公司看来,目前被大家传诵的利用微信实现巨大成功的案例,要么就是投机的成分较大,要么就是有诸多的巧合。但是也并不能认为微信在促进产品销售上一无是处,微信对于营销有帮助,但是不是决胜的关键。上海触族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个人创业指导 企业,指导过数百人成功创业。触族的一位创业导师说:成功的创业项目至少具备三个要素:好产品、好管理和好营销。首先说好营销,微信是一种营销手段,但是微博、 社交网站同样也是营销手段,我们不能贬低其他而神化微信的营销功能。其次是好管理,包括产品的供应链管理、潜在客户管理等等。还有就是好产品,符合市场需求,满足消费心理。从这一理论中,我们也就基本能够理解触族2012年冬天为什么能够辅助近百人创业成功?触族是一种触摸屏手套,采用第四代导Thunderon导电纱技术,设计新颖,能够解决冬季冻手的问题,市场需求大,所以是好产品。触族为旗下的加盟商提供 大数据产品的共享,能够帮助加盟商精准找到潜在客户,并且触族总部实现实时补货、退货等服务,所以管理一流。触族的营销手段十分多样,线下营销可由加盟商掌控,通过天猫、微博、微信等多种手段进行线上营销。三者齐备,创业始成。
我们不否认实现财富有捷径可循。但是捷径往往是小概率或者没有长久性。对于要想建立一份属于自己事业的创业者来说,这样的捷径,宁可不走。